协同创新团队(2021-2024)

发布者:赖伟发布时间:2022-01-05浏览次数:10

中心在智能化采煤装备、重型传动与控制装备、高效运输与提升装备、智能化选煤装备、矿山智能机器人五大研究方向上各设立首席专家1人、学术骨干和研究人员10~20人,从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岗位选聘;设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8~12人,从校外协同单位和相关企业选聘;设研究生助研岗位15~20人,从创新团队教师成员指导的研究生中选聘。首席专家由理事会负责选聘,按照研究方向负责组建协同创新团队,协同创新团队的学术骨干、技术骨干、研究人员、技术人员、研究生助研等岗位人选由首席专家选聘。本轮建设期内,中心下设五个协同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简介如下:

朱真才:高效运输与提升装备方向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。196510月生,博士,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导。现任教育部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创新团队负责人,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、矿山机械分会理事长,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。主要从事矿山机械冲击动力学、矿山机械装备可靠性研究,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、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;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27篇、EI收录52篇;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、德国、俄罗斯等国外发明专利62件、中国发明专利52件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(排名12)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(均排名1)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(排名12)、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(均排名1)。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、杰出工程师奖、中国青年科技奖、政府特殊津贴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
谭国俊:重型传动与控制装备方向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。19628月生,博士,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导。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,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。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江苏省“333工程第二层次、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。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电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分会理事。长期致力于大功率电力传动全数字控制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,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项目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(排名1)、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(排名1),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。授权发明专利69件,获国际PCT专利5件,出版专著2部,发表SCIEI检索论文97篇。

王忠宾:智能化采煤装备方向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。19723月生,博士,中国矿业大学教授、博导。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分会秘书长,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煤机械分会会员。长期从事采煤、掘进装备研究,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、国家发改委智能制造装备专项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、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、霍英东基金优选资助项目等;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,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20余名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(排名2)、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(均排名1)。入选了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、江苏省“333工程第三层次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。

赵跃民:智能化选煤装备方向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。19619月生,博士,中国矿业大学教授、博导。现任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。兼任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》、《选煤技术》、《洁净煤技术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。长期从事煤炭干法分选和筛分研究。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973计划课题等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(排名1)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(排名1)。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。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、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333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等荣誉称号。

周公博:智能机器人方向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。198501月生,博士,中国矿业大学教授、博导。现任江苏省矿山机电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负责人、IEEE Senior Member、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分会常务理事。主要从事智能矿山机器人、矿山装备健康监测网络方面研究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(面上2项、青年1项)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(杰青1项、面上2项);以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(其中,IEEE Trans. 5篇);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、日本等国发明专利18件、中国发明专利14件。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(排名4)、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(排名6)、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(排名1)、2013年和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(排名23)。入选2020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、2017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、2016年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;获2020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、2015年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。